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通讯员 高子明 青岛报道
在地铁7号线文安路站灯火通明的夜间施工现场,信号工燕道江手中的一束激光,精准刺破黑暗,成为吊装作业的“定盘星”。这位来自山东临沂的工人,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,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,更筑牢了安全基石。
燕道江是地铁7号线二期土建一标段一工区文安路站混凝土班组的信号工。作为吊装作业的核心指挥者,他深知肩头责任重大。面对夜间施工因光线不足导致的吊装定位迟滞和偏差问题,燕道江主动向班组长及“两进”人员提出配备激光笔的建议。
“晚上比较黑,司机视线受影响,吊点常找不准。激光笔一点,位置清清楚楚,司机操作有底,速度自然提上来!”他的建议被迅速采纳实施。激光笔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夜间吊装定位的精准度和速度,经测算,吊装效率提升了20%。文安路站的夜色中,那一点稳定的红光,成为了高效精准作业的标志。
燕道江对安全的追求远不止于此,在熟悉吊装全流程后,他敏锐地发现了绑扎环节仅靠信号工一次目视确认的安全隐患。“吊钩一升,命悬一线。绑扎是否牢靠,光凭一个人扫一眼,万一有个闪失呢?”他郑重地向班组长提出了推行“二次确认制度”的构想。
他建议在起吊信号发出前,增加司索工与信号工之间复诵核对环节:司索工报告“绑扎牢固。”,信号工必须复诵确认“绑扎牢固,准备起吊。”,方可向塔吊司机发出指令。这一创新举措如同嵌入了“双保险”。燕道江的这份“执着”,为每一次吊装系上了更可靠的“安全绳”。
燕道江的安全意识深植于心,每一次指令发出前反复确认,每一个手势力求清晰无误。他习惯性提前到岗,仔细检查吊索具磨损情况;即使在恶劣天气下,也坚守最佳观察位置,确保信号传递零偏差。他的严谨作风,无声地带动了整个班组操作规范的提升。
如今,燕道江带来的激光笔与“二次确认”制度已在文安路站扎根。精准的光点提升了效率,铿锵的口令构筑了安全防线。其意义不仅在于方法的改进,更在于安全文化的培育,班组成员耳濡目染,谨慎与确认逐渐内化为行动自觉,工区吊装作业的安全效能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在地铁建设的第一线,作为一名普通信号工燕道江,用经验、智慧和责任守护着城市地下脉络的延伸,用精准丈量安全,用责任守护繁华。
倍盈配资-倍盈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网-线上正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